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岐山城南约20公里的五丈原。
五丈原是一个黄土台原,高约120米,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东西临麦李河和石头河,三面环水,地势险要。五丈原的东南即为古褒斜道的北口斜峪关,顺着斜谷逆流而上,翻越秦岭,再沿褒谷顺流而下,便可抵达北伐的大本营汉中定军山,这里是诸葛亮精心挑选的战略要塞。
诸葛亮为何要屯兵五丈原
关于五丈原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50余丈,原称50丈原,口口相传,简化为“五丈原”。
这是诸葛亮北伐以来,数次翻越秦岭,距离关中最近的地方。在这里,诸葛亮却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也兑现了他第二次北伐时,给后主刘禅所书《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毕生承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绕开盘桓于秦岭主脊周边、路途较近,但曹魏防守森严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沿嘉陵江逆流而上,进入今甘肃陇南山区,绕至今天水,想从陈仓以西魏军防守比较薄弱的地方,撕开挺进关中突破口。却因马谡失街亭让既定战略功亏于溃,以失败告终。
其后的几次北伐,都以魏军坚守不出,后续粮草攻击不足而半途而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虽然能运输一些粮草辎重,但像这样翻山越岭,还要苦等魏军应战才能决一死战的长途奔袭战,一旦不能速战速决,陷入长期的胶着战或冷战,“木牛流马”从汉中运输而来的粮草辎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北伐大军的需求。
正文
诸葛亮五次北伐屡屡失败的真正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诸葛亮五次北伐屡屡失败的真正原因 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