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无行”这句话的最初出处是魏文帝曹丕,意思是说文人大都没有好品行。而曹丕自己就是一个“文人无行”的典型,篡夺皇权,废汉建魏;嫉恨胞弟,无情打击。而宋朝的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官至三司使、司天监、龙图阁直学士等】,虽勤奋苦读、博学多才,但势利奸猾、狭窄多妒,大肆污蔑同时代、一朝为官的大文豪苏轼【1037~1101,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及全国十余地知州】,导致“乌台诗案”爆发,也是历史上最无行的文人之一。
按说沈括与苏轼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文人之一,他们一个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匠,是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农学家、水利专家、兵器专家、军事专家,石油发现者和命名者,留下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一个是史上罕见文艺全才的一代文豪,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与欧阳修齐名)、诗(古代一流,北宋与黄庭坚齐名)、词(古代豪放派代表,与辛弃疾齐名)、书法(北宋四大家之一)、绘画(北宋一流,开创“湖州画派”)皆达到极高水平和成就,他俩都如此优秀,就应该惺惺相惜、和谐共处才是,就像苏轼与欧阳修、黄庭坚、王诜、苏辙一样;哪怕他与政见不一的王安石,关系也不是如此紧张。这是为何?唯一原因,我想就是沈括这人确实品行太差了!
沈括大苏轼6岁,却晚他6年中进士。但是两人很有缘分,曾经还做过同事。1065年苏轼进入史馆,而沈括在头一年调入昭文馆工作。北宋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崇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