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是中国玉文化史上的王玉至尊,代表着王权用玉的最高等级。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横扫六合,统一天下,遂制玉玺一枚,方四寸,螭兽纽。由丞相李斯书写,玉工孙寿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
秦始皇制“传国玉玺”有两个目的:一是表明他是皇权神授的真命天子;二是希将此玺作为镇国之宝在秦家王朝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孰料天命难违,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入咸阳,秦始皇之孙子婴跪捧玉玺投降,“传国玉玺”在秦家只传了两代,便易他主。
“传国玉玺”寓意“天命所归”,没有天命是不能当皇帝的,当了皇帝没有“传国玉玺”似乎也是不“正宗”的。此后历代王朝为争夺和寻找“传国玉玺”演绎了许多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传奇故事,有的见于史料,有的见于传说,意见纷纭,扑朔迷离。归纳起来大抵有四大谜点。
玉质之谜。
“传国玉玺”用的何种玉材?一说是用和氏璧雕琢的。五代杜光庭《录异记》曰:荆山玉“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现在不少书籍资料还是沿用此观点。《蓝田县志》和唐《玉玺谱》中另有一说,玉玺用玉采于秦都咸阳以北数十里的蓝田玉矿,属辉石类,摩氏4度,是我国传统的玉材。如今学界大多认为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没有联系,因此不排除用蓝田玉制玺的可能。
残缺之谜。
刘邦建西汉,将此玺奉为汉传国宝,藏于长乐宫,以期代代相授。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幼帝登基。“传国玉玺”由皇太后掌管。不久外戚王莽篡位,派人逼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大骂来人,气得“投玺殿阶,螭角微玷”。王莽只好令人将残缺部位用黄金镶补。另一说皇太后再发火也不会掷“传国玉玺”,其掷的是当时另要索讨的“皇后之玺”。
勒刻之谜。
既然“传国玉玺”是王权的象征,拥有者总设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公元220年,汉献帝被逼“禅让”,曹丕建魏,使人在其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企图掩盖“篡位”之实。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令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从现有史料来看尚无其他不同说法,如果玉玺真的有这些“痣”,定会给寻找、鉴定带来很大帮助。
下落之谜。
现有两种说法较多:一说公元937年元月,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叛变,带契丹军破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不知去向。但有人从自焚灰烬中找过,结果连块残石都未发现。《元史》中有另一说,“传国玉玺”曾在元初重新出现,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元顺帝兵败退出大都时将大批珠宝连同玉玺一起带走,于漠北消失。
“传国玉玺”在历史上时隐时现,屡次易主,颠沛流离了1600余年。明代以后再也未见踪影。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时大憾“少传国玺”。此后几百年间,“传国玉玺”多次真真假假地出现,最终被一一否定。1924年末代皇帝被驱出清宫时,冯玉祥派人入宫搜找,也一无所获。这几年网上有传2004年中国留学生在莫斯科一市场里,从几位蒙古人手里购得一方旧玉玺,上有鸟虫篆,极似“传国玉玺”。据说还经过科学检测,年代也到。笔者看了图片大笑:“开门的假!”
难道“传国玉玺”真的失落在茫茫历史的烟尘里了,抑或还是静静地躺在神州大地的某个角落等待人们的到来。我们千万次地呼唤,就像母亲在人海中寻找走丢的孩子。王玉至尊的“传国玉玺”你在哪里?你是东方一个爱玉民族心中永远的牵挂
正文
传国玉玺之谜
以上就是关于传国玉玺之谜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