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大妈高考期间竟然也能刷屏了,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她的行为让人非常的不齿,所以才出名的,起核心就是说她是正黄旗的后人,意思是非常的尊贵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正黄旗人到底是什么人呢?正黄旗人的地位真的很高吗?下面未解之谜网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
1、正黄旗人是什么人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一种军政制度,一旗代表一个军事管理机构,统辖一定的军事人口。清代前期这种称为旗的军事管理机构只有8个,按其军旗的颜色分为正白、镶白、正黄、镶黄、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后来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加编制的扩大,到清中期已经阔大到110个旗,但仍然习惯以8种颜色的军旗划分,称为八旗。
正黄旗是八旗当中一支,最多时共有22旗,按编制的先后称为:正黄第一旗、正黄第二旗、正黄第三旗帜....以此类推一直到正黄二十二旗,统称为正黄旗。
2、清朝的正黄旗人地位高不高
清朝的八旗制度开始于努尔哈赤时期,在八旗制度创立初期,镶黄旗和正黄旗的地位就要高于其他几个旗。
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努尔哈赤亲自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两个旗,皇太极统领一个正白旗,杜度统领镶白旗,代善父子统领正红旗和镶红旗,莽古尔泰统领正蓝旗,阿敏统领镶蓝旗。
这时候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相当于是努尔哈赤的亲兵,地位明显要高于其他六个旗。
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实力也要强于其他几个旗,镶黄旗鼎盛时期兵力相当于普通的两个旗,正黄旗鼎盛时期的兵力也接近两个小旗。
由于努尔哈赤在去世之前,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牛录分给了多尔衮兄弟,多尔衮兄弟也在努尔哈赤去世后,成为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旗主。
皇太极继位初期,正黄旗和镶黄旗名义上是两个旗,但是兵力却比三个旗还要多。
正黄旗的二次改编形成
为了削弱多尔衮兄弟的权利,皇太极先夺取了杜度的镶白旗,又强迫多尔衮兄弟将努尔哈赤时期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成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同时皇太极将自己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改成了正黄旗和镶黄旗。
后来皇太极又夺取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组成了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同时将镶黄旗改成了正蓝旗。
经过皇太极一系列的调整,清朝八旗中基本形成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三旗归属于皇帝管理,其余五旗归属于贝勒管理的情形,这也是清朝八旗制度的雏形。
不过由于多尔衮兄弟掌握的两白旗兵强马壮,这一时期的正黄旗只是在地位上比较高,在实力上还不如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
正黄旗三次改编形成及其地位
顺治皇帝继位后,多尔衮逼死了豪格,将豪格统领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组成了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
同时多尔衮将多铎的镶白旗改为正蓝旗,将自己担任旗主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
在多尔衮去世之后,清朝八旗中上三旗的地位基本确定,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发生改变。顺治皇帝统治晚期,正黄旗被确定为清朝八旗中排名第二的大旗,地位仅次于镶黄旗。
正黄旗的地位不如镶黄旗,主要是因为在上三旗全部归属于皇帝管理之前,清朝镶黄旗是一支完全由皇帝统领的军队。而正黄旗尽管也是皇帝的亲军,但是正黄旗的兵权实际掌握在宗室将领的手中,皇帝对于镶黄旗的信赖,要高于对正黄旗的信赖。当然正黄旗的地位也仅仅是略逊于镶黄旗,在清朝历史上正黄旗同样出了很多名臣名将。
康熙皇帝时期的首辅索尼,就是出身于正黄旗。康熙时期的名臣纳兰明珠,也是出身于正黄旗。因为上三旗的地位更加尊贵,一些下五旗的人在立下大功,或者受到皇帝的宠爱后,就会想方设法抬旗进入上三旗。而对于这些抬旗的人来说,第一个选择是镶黄旗,其次就是正黄旗。
3、怎么看待北京大妈说自己是正黄旗后人
关于如今的旗人后代
其实,最近的北京大妈,说自己是正黄旗,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旗人后代。
旗人后代和旗主后代,这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
在古代,历代王朝几乎都有固定家族几代的军户,这些人都是世袭军户,军户说白了就是如今的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别。
区别于军户的,就是王朝编户齐民下的民户。
清军入关之后,八旗兵分别驻防在京城以及地方各处,这些八旗兵的屯驻地方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军区,八旗兵所有人都是军户,任何情况下不能擅自变更户籍,永远的和八旗兵整个军队系统捆绑在了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战事,这些人同样也不能擅自离开驻防区域,违令者直接斩首,或者流放边疆。
这种军民分管的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王朝对于地方的军事控制,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限制八旗兵活动范围,控制武人对于民间百姓的侵凌,可谓是双管齐下。
后来,清王朝官吏贪污成风,各地驻防的旗兵大多领不到兵饷,生活其实比日常的百姓更加的艰难。
清末,随着湘军、淮军、北洋新军的异军突起,八旗军算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