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国在古代历史上就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既有友好相处又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国内出于维护“同志加兄弟”的外交需要,在出版的史书中避而不谈历史上两国的战争,越南却在讲友好时也在史书中大讲“两千年反对北方侵略史”。结果双方关系一旦出现不正常,中国人因缺乏心理准备而普遍对彼方的“忘恩负义”感到意外且难以理解。许多越南人却多能迅速实现反目成仇的角色转换。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如今的人们在看待中越的历史关系时,既要看到友好的一面,也不可讳言两国间古代的战事,并注重传统基因对今天两国关系的影响。为此,我们特约军事历史学家、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讲述一下历史上的中越关系中不愉快的一面。
史学界有句名言:“历史没有垃圾箱”。个人在生活中可以把不如意的东西当成垃圾扔掉,人类每一段历史不论多么不愉快却都不能抛弃。回顾中国同越南的历史关系,友好相处是主体,不过战争和冲突也不可回避。过去许多中国人总愿意显示一种“天朝”的宽宏态度,不大计较同邻居以往的冲突,对方却常常以一种怨者心态理解历史,以不正常的心理处理相互关系。因此,客观地回顾以往的历史恩怨,以史为镜启迪今人,才有利于促进国家间保持正常关系。
华夏文化开化了山越部落,越人进入中原王朝治下的“郡县时期”
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应该从其自身的国家结构形成、并有准确文字记载算起。例如中国古代有过“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和“女娲补天”等传说,这只是原始社会中尚无文字时的口头神话描述,严肃的史学家都是从4000年前王朝国家建立的夏代作为中华民族国家的开端。我国周边有些国家却出于特殊的心理,总希望把自己的历史拉长,于是把民间传说和神话也当成了历史依据。
从文字记载来看,如今越南地区的历史只有2200余年,最早的记载还出于汉朝学者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前,如今五岭以南的“山越”人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既无文字也无政权。近代越南编著的史书《大越史记》,却认为越南人祖先为炎神农氏之后裔径阳王,其父帝“明”为炎帝三世之孙。这全系民间神话传说而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就如同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一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将其祖先说成“炎帝三世孙”,又显示出一种认为与北方的“炎黄子孙”有并肩地位的好胜心理。
正文
中越两千年恩怨
以上就是关于中越两千年恩怨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