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六十年前,向哲检察官和梅汝法官等十七位法学家作为战胜国中国的代表,先后到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的历史审判。从1946年5月至1948年11月,经过艰苦卓绝的起诉、举证、辩论、审讯和量刑,法庭最终判决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
参加审判全过程
今天上午的雕塑揭幕现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引起记者的注意。据主办方介绍,今年86岁高龄的高文彬教授,是当年参加东京审判全过程、至今国内惟一健在的老人。而他当时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内担任的工作,就是向哲检察官的秘书。
“1945年我从东吴大学毕业后一年,经导师推荐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时间约半年左右。”高文彬说,作为一个学习英美法系的法学院学生,能被推荐去国际法庭工作,是非常光荣的。
1946年5月10日,高文彬踏上异国土地,随身携带的是几大箱从国内带去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中文资料,他的工作是负责将它们翻译成英文,作为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时的证据。“我到东京时,正式审讯已开始7天。由于当时的法庭审判全部用英语,所以摆在我面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大量的翻译工作。”翻译资料、整理文档和短暂的休息几乎构成他之后半年的所有生活。
每天细读庭审记录
由于工作出色,高文彬在结束翻译工作后,被向哲检察官留在办公室当秘书。当时,他每天的工作是整理审判记录。“当年的审判记录内容非常丰富,除了法官、犯人、陪审团的说话被一一记录外,连会场内的咳嗽声也被如实记录下来。”高文彬说,虽然没能在法庭上亲眼目睹对战犯们的审判,但每天仔细阅读庭审记录给了他最身临其境的感受。
除了整理庭审记录,高文彬还负责整理每天送至办公室的各类通知。而向哲检察官一天工作下来,也会跟他说说法庭上发生的事情,两人的忘年情因此结下。
1948年9月,高文彬回国,而向哲检察官等3人也在回国后分别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我们4人几乎每两个星期就聚会一次,因为有东京的那段经历,所以大家都特别珍惜彼此的情谊。”高文彬说。
现在,每当回想起60年前的那一段,高文彬总是说:“希望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当年惨痛历史,前车之鉴,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