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文学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颗白矮星离黑洞太近了,以至于白矮星的星体物质被黑洞吸引,在掉入黑洞之前就全部倾倒在黑洞周边的圆盘上了。
被黑洞吞噬
天文学家是采用了集NASA Chandra X天文台, Nustar天文台以及澳大利亚望远镜的密集阵列在内的多方高精度观测设备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围绕着黑洞的一颗白矮星每两小时被鞭打一次,也被戏称为黑洞和它的伴星的轨道贴面舞蹈!
位于球状星团47杜鹃座的二进制星,距离地球14800光年的地方。虽然天文学家观察到他们多年,但是直到2015年才观测到它包含一个黑洞,从作为伴星的白矮星中吸取物质。白矮星是低质量星,已经几乎耗尽了大部分燃料。
新的钱多拉天文台数据表明,每隔28分钟白矮星以相同的方式改变X射线亮度,这可能是黑洞附近的伴星完成一次轨道运行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它的轨道一周距离是地球和太阳距离的2.5倍。
尽管白矮星被无情黑洞不断鞭打掉落部分物质,但目前似乎没有调入黑洞或者被黑洞撕裂的危险,未来命运难以确定。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认为黑洞在球状星团中很少或完全不存在,现在这个发现证明并不是如此。
黑洞是如何得到受虐的伴星陪伴左右呢?,一种解释是,黑洞撞向红色巨星,然后红色巨星的外层气体喷发,剩余核心形成一个白矮星,成为黑洞的双星伙伴。当引力波释放,双星的轨道将收缩,直到黑洞开始从白矮星吸取物质。
科学家最新发现,在一颗距离地球170光年的白矮星上可能拥有生命组成成分。这颗白矮星位于牧夫座,它的大气中含有丰富的碳和氮,甚至还包含水的成分。研究者认为,这颗恒星周围的行星系统可能与我们太阳系十分相像,这意味着宇宙中诞生生命的组成成分不是那么稀有。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
一颗白矮星含有生命组成部分
这颗恒星叫作WD 1425+540,研究人员在2008年用凯克望远镜,在2014年用凯克望远镜和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了它,分析了大气组成成分,结果发现围绕它运行的一颗小行星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该小行星的组成成分与哈雷彗星相似,但质量是哈雷彗星的10万倍,含水量是哈雷彗星的2倍。可能受到另外一颗行星的引力作用,这颗小行星靠近了恒星,结果被恒星引力撕裂,一部分进入恒星大气,另外一部分围绕恒星运行,形成像土星那样的光环,但最终还是会融入恒星。它们为恒星带去构成生命的元素。
由此,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像太阳系所拥有的柯伊伯带天梯=体,同样含有丰富的水、氮和碳。如果地球上的水、氮和碳是来自于此类天体的撞击,那么其他岩石行星也能通过相同的方式获得水、氮和碳,这些组成生命的屋子成分。研究者认为,其它行星系统的一些生命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宇宙中可能是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