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bó)人(都掌人)等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僰人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兴文、筠连等县境内均有分布,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初次看到悬棺的人无不感到惊奇,棺材是如何被放到悬崖上的,又为何要把棺材放到悬崖上呢?
僰人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栈道论”认为,悬棺是通过修栈道运到悬崖上的涧穴中的,即由崖底或者崖顶向棺木所放置之地一层层搭建,当搭建到所需要的高度时,再将棺木一层层地递过来。之所以有人持此观点,是因为当沿着悬棺所在悬崖下的河水而游时,可以在两岸的岩壁缝隙处看到一些残存的木料,持此论者认为,这些木料就是在放置好悬棺后将栈道拆除后的遗留物。
但是有人对此观点提出质疑,存放悬棺的悬崖多是悬崖峭壁,而且崖壁极为坚硬,在工程技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在崖壁上搭建几米的架子也许还能做到,但是搭建到上百米难度就太大了。
赞同“吊装论”的人认为,古熒人是用悬索将棺木置于悬崖之上的。用足够结实的绳索绑住人或者制作成软梯,将绳索或软梯拴牢在崖顶的固定物上,然后人顺着绳索或软梯找到安葬洞口(或者在崖壁上楔入木桩),再在洞口前架设足够长的栈道,接着崖顶上面的人再用结实的绳索将已经封好的棺木卸至洞口(或木桩处),再由站在栈道上的人推进洞中(或木桩上)。
但是,一具棺木有上千斤重,古赞人是用什么机械将悬棺卸下山崖的呢?仅用绳索是不可能做到的。
后来有人提出,古僰人当时已掌握了简单的滑轮技术,比如绞拉辘轳之类的简单机械。而棺木太重,应该不是在崖顶就封好的,极有可能是先将空棺木卸下山崖,再将尸体卸下,最后再卸下盖板,由山崖下的人合上棺木。最后,再将崖下的人拉上崖顶。
但是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在陡峭险峻的崖壁上楔入木桩、放置上千斤重的木棺对于技术不发达的古焚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于古焚人的疑云,关于悬棺的疑云仍萦绕在人们心头,使它们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为什么棺材要放在悬崖上?
在他们风俗习惯认为,因为挂的越高越吉利,是一种独特的丧葬文化。
僰人因何消失?
据四川兴文县发现的《平夷图》、建武时期《平蛮碑》碑文、兴文县凌霄山上的宋代石刻记载,历经宋、元、明等时期的一系列战乱和围剿,僰人消亡。也有观点认为僰人为躲避剿杀,四处迁徙,长期隐姓埋名,与其他民族融合后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