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是指东汉灭亡前后,魏、蜀、吴三个政权鼎足而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时期始于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局势图
三国是东汉灭亡前后的乱世中,主要通过军事斗争脱颖而出的三个赢家。
魏国建立于公元220年,其疆域最大,占有东汉十三州中的九州。包括秦岭、淮河以北的整个北方地区;其人口也最多,约440余万;此外,魏国在三国中的文化学术也最繁荣,建安七子及曹氏父子是三国时期的主要文学代表。
魏国的诞生
因此,后世史学界以魏为正统。晚期的魏国政权被司马氏所控制。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以曹丕代汉献帝的方式代魏为晋,魏灭。
蜀国实际上是后人的叫法。当初刘备自认为汉室后继,本定国名为汉,于公元221年建国。蜀汉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其原本具有益、荆两州。后关羽失掉荆州,只占得益州一地;人口仅94万。
蜀国的诞生
蜀国于公元263年被魏国所灭,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后主刘禅无能,间接原因是诸葛亮、姜维连年伐魏造成国力空虚。
吴国是三国之中最后成立者。公元229年,孙权继曹丕、刘备之后称帝,迁都建业,建立吴国。其疆域次于魏,大于蜀,据有东南扬、荆、交三州,人口230万。
三国建都图
吴国于公元280年被西晋以武力所灭。至此,三国悉归于晋。
三国鼎立期间,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全国总人口一度从东汉的5000多万,锐减至1000多万,可以说是一段相当残酷的历史时期。
三国鼎立的根本原因
1.军阀混战导致
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由于朝廷无法有效镇压,于是就改州刺史位州牧,加重其权力,希望能够快速扑灭起义力量。但是这就加剧了地方割据势力,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随后开启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经过长时间的混战,最终淘汰了绝大部分势力,剩下的魏蜀吴实力均衡,最初谁都没有实力一统天下,于是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经济发展导致
三国鼎立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几个区域内,封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基本上可以自己和均衡的程度,这就给在南方的刘备和孙权的割据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而曹操占据着的北方则是因为此前的混战导致经济受损,没有经济实力去消灭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势力,于是三者各自占地划分三国。
3.各种条件的限制
在政治上来说,曹操有中原的地主豪强支持,孙权则是团结了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刘备以荆州和益州的地主为支柱。从地理条件上来讲,蜀国有剑阁和三峡的天然险壁,进可攻退可守。吴国则是有长江天险,同样易守难攻。从经济上来讲,蜀汉有“天府之国”的益州,吴国长江中下游的经济一向发展良好,再加上吴蜀两国的联合,曹操一时无法消灭两国。这就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发生。
三国十大武将的真实武力值排行
三国最被低估的武将,没有之一。更有传言说连吕布都打不过兀突骨。不过考虑这位猛将实在非主流,故屈居于此。兀突骨光是形象上就让人胆寒。他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