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是指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们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的强化,也就是指人们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会不会继续发生。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主要分为4种,它们分别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下面我们就一一举例来说明这4种强化有哪些异同。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四种举例
1、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一个愉快的刺激,会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打个比方,家长想让孩子考试成绩好,就鼓励孩子说:“如果你考试考了第一名,就给你买一部手机。”结果孩子真的考了第一名,后来家长又说,如果你下次还考第一名,就给你买台电脑。这样通过不断提升愉悦的刺激,来强化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便是正向强化。
2、负强化
负强化是指一个厌恶的刺激,会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
比如,孩子非常讨厌喝药,妈妈便告诉孩子,说:“如果你从今天开始,每天都好好吃饭、按时睡觉,妈妈就不给你喝药。”这种通过厌恶的刺激,让孩子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便是负强化。
3、消退
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不再伴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也会逐渐降低。
比如,孩子爱吃糖,妈妈经常给他买。但是,孩子却因此长虫牙了。这天,孩子和妈妈在逛街,又看到了路边的糖葫芦,孩子吵着让妈妈给他买。结果,妈妈没有理会他,任凭孩子怎么撒娇哭闹都没有用。慢慢地,孩子也明白到了妈妈不给他吃糖,于是停止了哭闹。实际上,妈妈什么都没有做,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刺激,但是孩子的吃糖欲望却随着强化物的消失而消失,这便是消退。
4、惩罚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会受到一种厌恶的刺激,从而使其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同样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孩子爱吃糖,却因此长了虫牙。当孩子再次哭闹,吵着要吃糖的时候,妈妈生气地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受到了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便消除了想吃糖的这种反应,这种方式便被称为惩罚。
在这里,惩罚和负强化很容易被人弄混淆,实际上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斯金纳箱的恐怖之处
所谓的斯金纳箱是一个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1938年发明的,操作主角是各种动物。主要的装备是这样的,在一个箱子的一侧有一个可以按压的杠杆,一般都是金属板,在杠杆旁边有一个放着食物的小盒子并且紧挨着箱子上的小孔。动物只要在箱子里面按压杠杆就会有食物从小孔掉入。
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置在箱子里面,最开始它会比较随意的摸索,不经意间按压到了杠杆发现有食物掉入,然后逐渐发现规律,它就会找到获得食物的妙招。这个装置后来也进行不断的修改,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容易了。
1、行为反应出现的频率不同
如果一件事是以“增加其行为发生的频率”为宗旨的话,那么它的强化就只能是正强化或负强化;如果一件事是以“减少其行为发生的频率”为宗旨的话,那么就只能说惩罚或者消退。
2、造成行为反应频率变化的刺激不同
同样是厌恶刺激,负强化是让被强化人“撤销或摆脱厌恶刺激”,而惩罚是让被强化人“呈现厌恶刺激”,一个是撤销,一个是呈现,这两者也是区别负强化和惩罚的一种方式。
总结: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四种举例分别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其中,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是行为反应出现的频率不同和造成行为反应频率变化的刺激不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