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可以与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相提并论。那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精神分析非常有名的三大理论是哪些?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
精神分析经过不断的发展,它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传统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其中传统精神分析主要是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也叫经典精神分析。它认为精神过程是无意识的。
而现代精神分析主要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继承和发展。它目前主要有四大派别,这些派别各自有不同的观点,但它们和经典精神分析都注重心理动力的作用。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现代精神分析中非常有名的三大理论。
1.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自我心理学被称为是美国学派的精神分析。
它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不认同“泛性论”的观点,而强调社会、社交关系等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
它认为自我是可以调节原始需求与现实矛盾。因此,这一学派非常注重人本身的生命本能。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就是在研究自我的心理社会发展能力中提出的。这个理论把人的人格分成8个阶段,也叫8个周期。在每个周期,人都会需要面临一定的冲突。
2.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兰尼·克莱茵、费尔贝恩。在1930到1940年,他们一直在对客体关系理论进行研究。而在1943-1944年,他们参加了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并在会议期间与很多人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可以视为是客体关系理论建立的标志,它也被学界称为英国学派。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的创建和维持会让人产生心理动机。
它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强调内在客体是心理结构的一个部分,它形成于个人在早年生活中对重要照顾者的体验。
而外在客体是指与个体产生联系的重要他人。它可以是早期的重要他人或现在的重要他人。因为它与内在客体是有联系的。个体的内在客体是子在外在客体基础上产生的体验,并通过现在对外在客体的选择而得以实现,它也会通过它与当下外在客体之间的关系而得到修正。
3.主体间性理论
主体间性,是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提出的。这一理论主张用情感替代本能驱动,认为情感是动机中心,它还比较注重更新人的经验组织模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提高心理健康的维持能力,而不是像其它精神分析理论抓住访客心理问题去挖根。
这一理论对现代心理治疗有重要意义。因为,以前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师被视为主体,而来访者是客体,但主体间性理论却认为来访者和咨询师都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并且他们是平等的,可以对彼此产生相互作用。在心理学上,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