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鳃鳗外形与蛇、黄鳝相似,头的两侧在眼睛后面各有一行7个分离的鳃孔,鳃孔与眼睛排成一直行,故俗称八目鳗。头前腹面有陷入呈漏斗状的吸盘,张开时呈圆形,周围边缘的皱皮上有许多细软的乳状突起。口在漏斗的底部,口的两侧有许多黄色角质齿,口内有肉质呈活塞形的舌,舌上有角质齿。
水中吸血鬼—七鳃鳗
七鳃鳗为肉食性鱼类,它的觅食方式与别的鱼类不同。它用吸盘状的口吸附在其它鱼体上,用吸盘内口两侧的角质齿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其血和肉,有时被吸食之鱼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
七鳃鳗是一种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它的寿命为7年。幼鱼在江河里生活4年后,经变态下海,在海里生活2年后又溯江进行产卵洄游。在洄游途中,常常依赖吸盘状口抓持与它们同一方向行进的大鱼,由其带着前进,并吸食其血和肉。到了产卵场,雌雄亲鱼共同合作挖巢、交尾、产卵排精,掩埋受精卵。经多次反复进行,直至雌鱼把卵全部排完,两亲鱼离巢而去。不久,亲鱼全部寿尽而死亡。
七鳃鳗三期生命史亿年前即成型
虽然现生七鳃鳗的许多成体特征在距今3.6亿年的泥盆纪晚期即已出现,但由于缺乏幼体和变态期的化石材料,人们对远古时期七鳃鳗的生命史知之甚少。张弥曼等人根据产自内蒙古早白垩世地层的孟氏中生鳗新材料,首次识别了该化石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期幼体。科研人员发现,七鳃鳗是个体发育史中存在“变态”现象的少数脊椎动物之一,其生命周期开始于一个漫长的幼体期,时间长达7年甚至更久,此后经历特殊的变态过程,最终进入成年期。成年后,七鳃鳗的特征和生态习性与幼体迥然不同,比如幼体只能存活于淡水,而成体多半时间生活在海洋中。
首次发现的幼体七鳃鳗,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与其现代后裔几乎没有差别:它们的眼睛细小,口部由宽圆的口笠和分离的下唇组成,鳃区前置达于耳囊之下,背部鳍褶连续而延长,且与现代七鳃鳗幼体一样以滤食泥砂中动、植物碎屑为生。
这一发现不仅首次记录了化石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期幼体特征,而且显示现代七鳃鳗独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1.25亿前的早白垩世晚期即已成型并保持至今。七鳃鳗和盲鳗是仅存的无颌类脊椎动物,此类动物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阶段,为科学家还原早期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丰富信息。
古老七鳃鳗在北美成入侵种:附在鱼身吸血啃肉
七鳃鳗图片
七鳃鳗以其长满牙齿的口部和蓝色的眼睛最为令人印象深刻。
七鳃鳗图片
七鳃鳗呈圆筒形,尾部侧扁,在头的两侧各有7个鳃孔,与眼睛排成直行,因此又被称为八目鳗。
一条洄游过程中的鲑鱼,身上带着一个不大友好的乘客。
七鳃鳗
七鳃鳗的口盘上有许多乳状突起,能用于感觉鱼身上那里最合适附着。这些突起非常灵敏,吸血的七鳃鳗甚至可以用其感觉到猎物的血管。
请注意它的口盘还没有长出密密麻麻的牙齿。
美国和加拿大的野生动物管理人员正在五大湖区域与七鳃鳗进行战斗。图中的鲑鱼身上是吸血的海生七鳃鳗,在20世纪早期被意外地引入到这里。七鳃鳗的撕咬可以导致致命的感染,甚至能带来严重的渔业损失。
七鳃鳗以其长满牙齿的口部和蓝色的眼睛最为令人印象深刻。
鱼类活化石:背眼七鳃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