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是哪十三位皇帝?明十三陵应该是世界上目前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墓葬群,明十三陵,顾名思义就是埋葬明朝皇帝的陵寝,里面埋葬者十三位皇帝,那么明十三陵是哪十三位皇帝呢?
明十三陵是哪十三位皇帝1
1、明长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
2、明定陵: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
3、明昭陵: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
4、明永陵: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
5、明献陵: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6、明庆陵: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
7、明茂陵: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
8、明康陵: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9、明景陵: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10、明泰陵: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佑樘。
11、明德陵: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
12、明裕陵: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
13、明思陵: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扩展资料
明德陵景观结构:德陵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基本仿庆陵,但两进院落连成一体。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门,院内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后为圆形宝城,建有方城、明楼。哑巴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陵宫外还建有宰牲亭、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
德陵圣号碑碑趺所饰图案独特,与其它陵不同。其他各陵圣号碑碑趺一般以云龙图案为主,而德陵明楼内圣号碑碑趺则上枋雕饰二龙戏珠,下枋雕饰“螺、轮、伞、盖、花、罐、鱼、长”及杂宝等佛、道两家吉祥宝物。
明十三陵是哪十三位皇帝2
长陵(明成祖朱棣)
长陵是明十三陵之首,安葬着永乐皇帝和他的皇后徐氏。明成祖朱棣可是一位著名皇帝,迁都北京就是他的决定,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政治格局。
而长陵是永乐皇帝建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宫就历时四年。
献陵(明仁宗朱高炽)
明献陵是中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
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不过这么一个内敛的人,居然会中年暴毙,死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景陵(明宣宗朱瞻基)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他是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朱瞻基在性格上,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不过这位皇帝也是38岁就去世了。
裕陵(明英宗朱祁镇)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裕陵经多年风雨已残破不全,于2001年进行了彻底的修缮。
历史上记载,这位皇帝是一个非常善良、容易轻信别人的人,甭管是好人坏人,都相信,以至于治国时好时坏没个准儿。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过去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
茂陵(明宪宗朱见深)
明茂陵,位于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明宪宗朱见深,初名见浚。英宗长子。
这位皇帝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了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治国理政同时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不过在位期间也任用奸邪。他有一副画作名为《一团和气图》,颇为有名。
泰陵(明孝宗朱佑樘)
明泰陵,位于北京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佑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朱佑樘,是宪宗第三子。据历史记载,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不过泰陵损毁却很严重。
康陵(明武宗朱厚照)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永陵(明世宗朱厚熜)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说朱厚熜,您还不一定知道是谁,不过他号嘉靖,正是著名的嘉靖皇帝。嘉靖帝的性格偏狭而苛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继朱元璋与朱棣之后最为强势的明朝皇帝。
嘉靖帝在位前二十年中,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严格约束宦官势力,对外荡平倭寇,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
后期虽然崇奉道教,二十余年不视朝,仍十分勤政,坚持亲自批阅奏疏,未曾一日间断对朝政的过问,始终牢牢掌控着时局。嘉靖帝在位期间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
昭陵(明穆宗朱载垕)
明昭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他是嘉靖帝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亲不受宠,所以得不到父皇宠爱。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慌于政事。
定陵(明神宗朱翊钧)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
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成祖长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
庆陵(明光宗朱常洛)
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朱祁钰知人善任,在外依靠于谦,在内信任兴安,不近声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是英明之主。
但他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奸臣趁机作乱。虽然他在位仅七年,而且局势动荡,不过他还是一手带火了景泰蓝,不然为什么叫“景泰”蓝呢。
德陵(明熹宗朱由校)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任他们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等人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思陵(明毅宗朱由检)
明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28年即位,至1644年明思宗见明朝大势已去,于紫禁城后景山自缢身亡。由于明朝整体崩坏,早就没有国力盖陵墓了,所以有这个石五供,也就还不错了。
明十三陵是哪十三位皇帝3
长陵:是明朝第3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造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地面建筑保存最好的陵墓。
献陵:是明朝第4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景陵:是明朝第5位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和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裕陵:是明朝第6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茂陵:是明朝第8位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泰陵:是明朝第9位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康陵:是明朝第10位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永陵:是明朝第11位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和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昭陵:是明朝第12位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合葬陵墓。
庆陵:是明朝第14位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德陵:是明朝第15位皇帝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思陵:本是明朝第16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当他在景山上吊自缢后,李自成命人将其和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并改名思陵。
十三陵除了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墓外,还有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和2位太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
“十三陵”一般是指“明十三陵”,也就是明朝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这十三个陵分别是: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和思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从1409年5月始建造第一座长陵,到1645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为止,历经230多年。
明朝皇帝顺序列表嘉靖皇帝,中国的历史具有几千年,距离现代比较近的朝代明朝,所以明朝遗留下来的文史还是比较齐全的,下面分享一篇关于明朝皇帝顺序列表嘉靖皇帝的相关内容。
明朝皇帝顺序列表嘉靖皇帝1
明朝皇帝名字从朱棣后第3个字,按父子五行相生顺序循环。
明朝虽然不是一脉相传的,但是传位一点不混乱。其中有祖死孙继(朱元璋→朱允炆)、杀侄夺位(朱允炆→朱棣)、兄掳弟继(朱祁镇→朱祁钰)、兄终弟及(朱厚照→朱厚熜、朱由校→朱由检),其余的多是父死子继。明朝有五个皇帝是由藩王继位成为皇帝的。
朱元璋(开国皇帝)
朱允炆(朱元璋长子朱标次子,辈分同高)、
朱棣(朱元璋四子,后面全是朱棣后代家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朱高炽(燕王成祖朱棣长子)、
朱瞻基(朱高炽长子)、
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朱祁钰(朱瞻基次子)、朱祁镇(二次登基)、
朱见深(朱祁镇长子)、
朱祐樘(朱见深三子)、
朱厚照(朱祐樘长子)、朱厚熜(朱见深之孙,四子朱祐杬之子,朱厚照的堂弟,朱祐樘之侄)、
朱载坖(朱厚熜第三子)、
朱翊钧(朱载坖第三子)、
朱常洛(朱翊钧长子)、
朱由校(朱常洛长子)、朱由检(朱常洛第五子)。
*朱元璋虽然为后代制定了20代家谱,实际到10代家谱的时候明朝即结束,明朝皇家实际只经历了12代人。
明朝享276年国祚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有17个年号,是因为朱祁镇老兄因 “土木之变”兵败被瓦剌俘虏一年,其弟朱祁玉被拥立为帝,8年后朱祁镇复辟成功。明朝皇帝的名字某些用字非常冷僻,含金木水火,其实这是朱元璋为他们事先安排好的名字,跟化学元素周期表相似,朱元璋被后世戏称为化学教父。
明朝16位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为17、3年。最长的是万历和嘉靖,分别为48年和45年,但这对孙子和爷爷不上朝时间也分别达到28年和25年。其次是洪武31年、永乐23年及“姐弟恋”男主角成化朱见深23年。少于10年的有6位,“木匠”皇帝天启朱由校在位七年,后世评价甚高的洪熙朱高炽在做了20年太子后登基仅10个月就去世,而不受父亲万历喜欢的泰昌朱常洛继位后仅一个月即暴死。说明朝皇帝个个都是奇葩言过其实,但是确实都具有鲜明的特色——除了太祖成祖,大多都是不想当皇帝却又当了皇帝的可怜人。
明朝皇帝集体短命之谜 或死于装修污染
明朝皇帝一共16位皇帝,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明朝皇帝的寿命大多不是很长。除明太祖朱元璋(71岁)、明成祖朱棣(65岁)、明世宗(60岁)以外,历代明朝皇帝的寿命都没有过60岁。此外,明宣宗活到38,明英宗37,景泰帝29,成化帝40,弘治帝35,正德帝30,天启帝23,将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拖到了底。
根据计算,明朝皇帝寿命比起前面的唐、宋和后面的清朝,无论是中位数和平均数都偏低几岁。其中,明朝平均寿命为43、2岁,唐朝为46、4岁,宋朝为46、5岁,而清朝为52、4岁。
有人就要问了,是不是明朝时期,人们平均寿命本来就低呢?答案是否定的,明朝内阁大臣的生活质量不如皇帝,但活过60岁之人却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活到接近90岁的,比如严嵩就活到了87岁。
对于大明皇帝的短寿之谜,坊间有很多猜测。有人认为,明朝皇帝从朱棣开始,一直有家族遗传病,导致恶性高血压,造成早死;还有人认为,许多皇帝都沉溺于酒色,导致早死。比如明仁宗、正德皇帝、天启皇帝,都因沉迷声色而死;还有人认为,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导致大量原属于丞相的工作,都积压到皇帝身上,使皇帝活活累死。
不过猜测是猜测,事实是事实,这些说法都缺乏证据。在明朝,有内阁和司礼监为明朝皇帝分忧,何至于累死?明朝皇帝之中却有喜欢酒色的,但并非全部。而明朝皇帝的家传遗传病,也没有得到任何证据证实。
朱棣迁都北京后,在紫禁城大兴土木,并使用大量朱砂作为涂料,用在宫墙和地砖上。众所周知,朱砂含有大量汞,长时间待在在里面,会造成慢性重金属中毒,特别是年幼时影响更大。明朝皇帝或因墙上涂料而早死。
明朝几位长寿皇帝,如朱元璋、朱棣,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南京办公,而嘉靖皇帝在继位前,是个藩王,在南方长大,因此没有从小在紫禁城内长大。而在紫禁城内长大的皇帝,人均寿命就不容乐观了,他们从小沐浴在汞毒之中,最终毒性淤积,造成了死亡。而万历皇帝虽然活到了57岁,但身体一直不好,或许也有汞中毒的因素。
那么就有人问了,同样居住在紫禁城,为何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那么长?这是因为清朝皇帝并非常住于紫禁城,道光以前,皇帝们基本都在圆明园办公,每年还有段时间在避暑山庄,极少在紫禁城里呆着。然而当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只能呆在紫禁城的同治和光绪,无论寿命和身体健康情况都急转直下。当然,很多人认为同治是死于天花或梅毒。
因此有学者认为,明朝皇帝的短命绝不是偶然的,重金属中毒很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毕竟到今天,装修污染也是导致人们短命的重要原因。 建筑材料中的氡、甲醛、苯、氨和挥发性有机物,很容易导致白血病、癌症等绝症。
装修污染,即使很多现代人都意识不到,更何况明朝、清朝的史官?因此他们往往将皇帝的死归咎于沉溺酒色,却将宫墙中的朱砂完全忽视了。
部分明朝皇帝名字是个谜
明朝皇帝的名字是历朝历代皇帝中最有规律的,因为明太祖规定自己的后代要按照阴阳五行的偏旁来取名,结果后来朱家皇室的名字完全就是元素周期表,乍一看去,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元素周期表这还不算什么,在明朝皇帝中,他们的名字存在很多Bug,以至于我们今天很多人把他们的名字读错、写错、理解错。
这些Bug都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明太祖:我叫朱重八,不叫朱八八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的原名本来不是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改的,璋是古时候的一种利器,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诛元璋”,我们可以理解成诛灭元朝的一把利器。
而朱元璋的曾用名,叫朱重八。根据《明朝那些事儿》里的说法,在元朝时,因为老百姓喜欢用父母的年龄相加或者出生日期来给孩子命名,所以名字一般都是数字,这就是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的由来,因此,现在网上很多人喜欢很萌的称呼朱元璋为”朱八八”。
可是,假如让明太祖知道了,你们这样叫他,恐怕会被雷出一口老血。
因为朱元璋出生时,他的父亲48岁,母亲43岁,怎么也加不到88呀!如果是按照出生日期来算,明太祖本人诞辰是农历的9月18日,也跟88八竿子打不着。
那么,朱重八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在元朝,除了父母年龄相加、出生时期以外,还有一种取名办法,那就是按照辈分命名。朱元璋在他们朱家这一辈,第二个字都是‘重’,他的哥哥和堂哥分别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轮到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在他们朱家这一辈刚好排行第八,所以就叫朱重八了。
这才是朱重八姓名的真正由来,朱重八就是朱重八,再怎么萌,也没办法萌成朱八八呀。
明宪宗:改个名,《明史》你也要造谣
明宪宗叫什么?如果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会一口报出:朱见深。如果看过《明史》的人,还会文绉绉地补充道:初名见濬,后来改名见深。但是我要告诉大家,都错了。明宪宗的原名,才是朱见深,后来在天顺元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下诏复立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册立诏书上写的名字,居然是“朱见濡“。
这一下朝野内外纷纷都炸了锅,谁都不知道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朱见濡’是何许人也,难道是明英宗的哪个私生子?当时就有人惊讶地问: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
可很快,人们才知道是起草诏书的人搞了个大乌龙,把人家皇太子的名字给写错了,可如今诏书已下,覆水难收,明英宗怕人家看笑话,就只好将错就错,索性把朱见深的名字给改成朱见濡算了。
所以说,明宪宗的本名叫朱见深,在十岁那年改成了朱见濡,而这个名字,也一直陪伴到他撒手人寰。至于《明史》那个“初名见濬”到底是什么鬼,还真不知道,也许是修《明史》的史官皮了一下吧。
明孝宗:我是栋梁,不是框子
明孝宗的名字叫朱佑樘。 这个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最后一个字应该怎么读。很多人第一印象,都会把‘樘’字读成táng。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樘’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另一个读音:chēng。
根据《说文》释义,如果读táng,那么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门框或者窗框。如果读chēng的话,那就是支柱、栋梁的意思。
皇家取名都是要体面的,更不要说是皇太子,怎么会让未来的皇帝当门框?
明武宗:我才不叫朱厚燳!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皇帝的'取名十分有意思,根据明太祖规定,他的后代姓名必须是三个字,而且最后一个字必须得带五行的偏旁。明武宗朱厚照,按理来说,到他这一辈应该是火字旁,可我们也看到了,朱厚照的‘照’根本就没有火,所以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就说:明武宗的本名应该叫朱厚燳!然而并不是。
在古代,‘照’的一种写法就是:上‘昭’下‘火’(这个字如今已经打不出来了)。后来,这个‘上昭下火’渐渐繁衍,成为了今天的‘照’,而照下面的四个点,在古代本来就是火的意思。所谓的朱厚燳,不过是自作聪明之人的画蛇添足罢了。
明穆宗:我不是朱载垕
明穆宗是一个存在感极低的皇帝,很多人对这个皇帝都表示无感,因为没有存在感,所以很少有人发现,他的名字也存在着Bug。根据《明实录》的手抄本的记载,明穆宗名字的第三个字十分的模糊,根本分辨不清是什么字,所谓‘垕’,不过是一些学者的猜测而已。
但不论是什么字,都绝不可能是‘垕’,为什么呢?因为朱载垕另有其人,他是明朝的齐东王,乃是皇室宗亲,明朝皇室又怎么可能允许让皇帝与藩王撞名呢?
不过幸好,除了《明实录》外,我们可以从明代文人的笔记中,看到明穆宗的本名。他叫朱载坖(Ji)!
之所以史学界管他叫朱载垕,主要还是受了《明史》的影响,而《明史》的主编似乎都比较调皮,上面的明宪宗朱见濡对此也表示很无奈啊。
明熹宗:多音字怪我咯
明熹宗的本名叫朱由校,这点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他最后一个字‘校’,是个多音字,既可以叫xiào,也可以叫jiào。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呀?应该读jiào。
因为在天启元年正月,明熹宗刚刚登基称帝的时候,礼部便上书,要求但凡其他人名字里有‘校’的,一律改为‘较’。
很明显,这是在避讳,在古代,这叫同音互换,所以说,明熹宗名字里的‘校’字,应该与‘较’同音,故而他名字里的最后一字应该念jiào!
明朝皇帝的名字之所以会以讹传讹,多是后人望文生义之过,若能有端正的史学态度,便会有拨开迷雾之可能。
明朝皇帝顺序列表嘉靖皇帝2
1、追尊
1朱百六,庙号德祖(明太祖追尊),谥号玄皇帝(明太祖追谥)
2朱四九,庙号懿祖(明太祖追尊),谥号恒皇帝(明太祖追谥)
3朱初一,庙号熙祖(明太祖追尊),谥号裕皇帝(明太祖追谥)
4朱世珍,庙号仁祖(明太祖追尊),谥号淳皇帝(明太祖追谥),生卒年1283年-1344年
2、明朝
1朱元璋,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生卒年1328年-1398年,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
2朱标,庙号兴宗(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尊),谥号懿文太子、孝康皇帝(明惠宗追谥、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谥),生卒年1355年-1392年
3朱允炆,庙号惠宗(明安宗追尊),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明安宗追谥)、恭闵惠皇帝(清高宗追谥),生卒年1377年-1402年,年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年-1402年
4朱棣,庙号太宗(初上庙号太宗)、成祖(明世宗改上庙号),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世宗累谥),生卒年1360年-1424年,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年-1424年
5朱高炽,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生卒年1378年-1425年,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年-1425年
6朱瞻基,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生卒年1398年-1435年,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年-1435年
7朱祁镇,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生卒年1427年-1464年,年号正统,在位时间1435年-1449年
8朱祁钰,庙号代宗(明安宗追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明宪宗及清朝追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明安宗追谥),生卒年1428年-1457年,年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
9朱祁镇(复辟),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生卒年1427年-1464年,年号天顺,在位时间1457年-1464年
10朱见深,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生卒年1447年-1487年,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年-1487年
11朱祐樘,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生卒年1470年-1505年,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年-1505年
12朱厚照,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生卒年1491年-1521年,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年-1521年
13朱祐杬,庙号睿宗(明世宗追尊),谥号兴献帝(明世宗追谥)、恭穆献皇帝(明世宗改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明世宗累谥),生卒年1476年-1519年
14朱厚熜,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生卒年1507年-1566年,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年-1566年
15朱载垕,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生卒年1537年-1572年,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年-1572年
16朱翊钧,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生卒年1563年-1620年,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年-1620年
17朱常洛,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生卒年1582年-1620年,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年
18朱由校,庙号熹宗,谥号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生卒年1605年-1627年,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年-1627年
19朱由检,庙号怀宗(清世祖去庙号)、思宗(明安宗尊)、毅宗(明安宗改上庙号),谥号庄烈愍皇帝(清世祖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明安宗谥),生卒年1609年-1644年,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
3、南明
1朱慈烺,谥号献愍太子(明安宗谥)、悼皇帝(明监国鲁王追谥),生卒年1629年-1644年,年号义兴,在位时间1644年
2朱常洵,庙号恭宗(明昭宗追尊),谥号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明昭宗累谥),生卒年1586年-1641年
3朱由崧,庙号安宗 ,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生卒年1607年-1646年,年号弘光,在位时间1644年-1645年
4朱聿键,庙号绍宗,谥号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生卒年1602年-1646年,年号隆武,在位时间1645年-1646年
5朱聿鐭,庙号文宗,谥号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生卒年1605年-1647年,年号绍武,在位时间1646年
6朱常瀛,庙号礼宗(明昭宗追尊),谥号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明昭宗追谥),生卒年1597年-1645年
7朱由榔,庙号昭宗,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生卒年1623年-1662年,年号永历,在位时间1646年-1662年
明朝皇帝顺序列表嘉靖皇帝3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是中华继汉唐之后的又一黄金时期。 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4年。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 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 惠宗,后世称为 明惠帝。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0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6、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7、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8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8、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3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9、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10、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6年。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 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11、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 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12、穆宗朱载垢(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13、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 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14、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15、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7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16、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 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 ”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