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是南方特有的一个时期,多在杨梅成熟的时候,也正因为这段时间阴雨连绵,所以很对人都会提前做出决策,那么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吧!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是指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在梅子成熟的时侯,也是该地区雨量最集中的时侯。梅雨季节,通常是夏至期间,或者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一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最丰沛的时期,恰逢梅子成熟,当地称之为梅雨,雨带会在江淮到江南一带摆动。
一般长江中上游区6月15日入梅,下游区6月19日入梅。梅雨其实对应初夏季节大气环流的一次重大调整,副高北抬将冷暖空气的主战场从华南到江南部,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拉据战。一旦入梅,往往华南的前汛期结束,转为高温闷热天气。
梅雨季节是指江淮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连续阴雨,一般是6月上旬入梅, 7月中旬出梅,这段时间正是长江中下游梅子成熟时 所以俗称梅雨季节。当然梅雨季节有时候会长一些,有些年份会短一些,主要还是气候变化。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梅雨季一定会持续阴雨吗?
不一定,可能会出现空梅。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现象称为空梅。
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重梅”。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
关于倒黄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达到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可以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