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时间为每年的5月12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今天未解之谜的小编就带来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从2009年开始,时间为每年的5月12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它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人民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2021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49363.com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节日由来
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顺口溜
应急准备
震前反常是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城市人多有隐患,发生地震难疏散。
街区就近划路线,群众转移不会乱。
选择场所要平坦,避开山坡和陡坡。
不安全区要离远,发生地震少危险。
地震疏散要演练,预先规划定路线。
防震列入课程表,教室常备应急包。
应急用品常备齐,电池电话收音机。
外来信息能传递,对外情况能联系。
根据实战和经验,要备火柴和手电。
一旦地震断了电,自行照明很方便。
预防炊具被震毁,储备罐头矿泉水。
食品药品放左右,紧急关头能自救。
防震预测政府管,日常小防自己干。
睡觉别忘关水电,煤气别忘把闸关。
家中衣柜和书箱,注意固定紧靠墙。
笨重家具要设防,避免晃倒把人伤。
易燃有毒危险品,存放安全器具中。
防止灾祸突然降,重物移到地板上。
门口走廊和楼道,畅通无阻很重要。
应急物品准备好,撤离路线要记牢。
在户外
户外避震较方便,远离建筑高压线。
避开路灯电线杆,夜晚不忘带手电。
大街之上有震情,开阔场所就地蹲。
注意高空有坠物,防止楼倒自保护。
在车上
乘车发现要地震,座椅扶手要抓紧。
车速放慢路边停,以免翻车伤了人。
在平房
平房居住容易跑,房门窗户皆可逃。
跑不出去就卧倒,躲在桌下和墙角。
在楼房
楼中遇震别慌张,赶快贴紧承重墙。
切记别靠玻璃窗,卫生间里把身藏。
遇火趴地身体低,拧干湿布捂口鼻。
逆风行进别迟疑,地震停止速转移。
在学校
发生地震别乱跑,老师指导快卧倒。
桌椅下面躲藏好,组织撤离伤亡少。
滞留教室出不去,不哭不闹等机遇。
冷静躲到“三角地”,书包护头莫忘记。
有水尽量省着喝,尿液血液也收集。
任何时候别放弃,生命希望属于你。
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遇大震,保持沉着和镇静。
就地择物躲灾难,震后组织再疏散。
人流众多无处跑,先将头部保护好。
双目紧闭平呼吸,不要用口仅用鼻。
商场剧院与车站,切记拥挤与慌乱。
避开人流易碎物,力求生存自保护。
头脑冷静不急躁,努力争取找通道。
震停转移请注意,安全可靠空旷地。
在医院
医院期间遇地震,保持沉着和镇静。
远逃不及时间晚,选择墙角快躲闪。
地震过程非常短,夺窗跳楼最危险。
手术室内遇震情,停电不慌又不惊。
及时打开应急灯,抓紧时间快完成。
救援避险要注意,余震塌方需警惕。
远离高压变压器,高大建筑要注意。
桥梁陡崖早回避,安全可靠空旷地。
自救互救
如果被压不能动,危险之中要自信。
想法把手抽出来,胸前杂物要挪开。
清除口鼻灰土尘,保持呼吸能畅通。
意志坚强求生存,等待救援好还生。
分析判断看形势,自己所处啥位置。
看看哪有透光点,找准地方快脱险。
震后互救很重要,互相帮助最有效。
积极组织抢时间,远近难易要挑选。
先近后远先救易,先多后少有顺序。
队伍要有青壮年,医务人员是中坚。
救人复杂不容易,方法步骤应注意。
了解情况先定位,避免人力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