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出不穷的隐身技术中,要达到不错的隐身效果难点非常多。浙江大学陈红胜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显示,要达到视觉效果,除了让光线“曲线前进”,或者在可见光下实现隐身效果外,还可以有更“讨巧”的办法。
记者 童岱
当小猫和小鱼进入隐身装置时,它们的一部分身体消失不见了,而露在装置外面的部分则提示了它们的位置。郑斌供图
几块特制玻璃,经过有序地粘合,形成一个六边形装置,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只要将笔插进其中心位置,就会发现,笔不见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装置是在可见光波段的生物隐形器件。它是由浙江大学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教授陈红胜课题组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张柏乐等研究团队合作取得的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上。
小猫、小鱼“被”隐身
“目前我们能做到的隐身装置是分米级别的。”博士生郑斌告诉记者,他在陈红胜课题组担负实验工作。去年6月,他们就曾尝试让一只猫“消失”在装置中。“当时那小家伙在工作间里跑来跑去可闹腾了,不过最终还是满足了我们的实验需求。”
为了探寻隐身装置对于不同生命环境的适应性,他们开发了一套适于让水中鱼儿隐身的装置,陈红胜课题组还在网上公布了他们的实验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当小鱼游进装置时,进入装置的身体已经发生隐形,而露在装置外面的尾巴却提示了它的位置。
“我们目前开发的隐身装置,不仅可以让猫、鱼这种大的生物藏匿于可见光之中,它们还能和隐身装置一起活动,但隐形的效果不会有任何影响。”陈红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