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类自从有了文明以来,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一直对此争论不休,至今这个问题仍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现在,科学家们希望能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给予解答,一些最新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人性本善”,并且认为婴幼儿天生就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
最新结论
婴儿天生具有道德判断
婴儿通常是心理学家很喜欢的研究对象,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受到文化环境和社会规范的影响,他们相当于人性的“原材料”——人类本来的模样,而不是后天形成的模样。《童年的进化》作者、人类学家梅尔文·康纳曾说过:“婴儿所知道的比你认为的要多,因此才会有这么多关于婴儿心理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关婴儿对世界的认知的一系列研究揭示,人类生来就具有很多技能。5个月大的婴儿能识数吗?当然可以。他们能理解简单的物理吗?也可以。最近,一些实验室开始转而研究婴儿天生的社交技能,以及婴儿如何了解和评价他人的目标和意图。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此类研究能够揭示人类思维的先天功能,美国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的负责人卡伦·温尼将其比喻为“人类天性的外壳”。“之前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类感知的人现在转而研究社会生活,因为这正是生物行为的脚步跟进化之路汇合的地方。”康纳表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生存和繁衍越来越依赖于社会能力。”
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对一项社会功能尤其感兴趣——道德判断以及婴儿是否天生就能做出这些判断。该实验室的首个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2007年的一期《自然》杂志上,令整个科学界大吃一惊。一系列简单的道德实验显示,6个月到10个月大的婴儿更喜欢“好人”而非“坏人”。“这一能力可能是婴儿做出道德思维和行为的基础,”论文作者写道,“它有可能形成了更为抽象的对错概念的根本基础
过去几年中的大量相关研究显示,婴儿不是让-雅克·卢梭所说的“完完全全的小傻瓜”,也不是托马斯·霍布斯所认为的“自私残忍之徒”,而是生来就有着丰富的亲社会倾向的,并且似乎更偏向于关心别人。孩子能从某种程度上分辨善恶,并且常常做出无私的举动。一个针对两岁以下婴幼儿的研究总结称,“对婴幼儿来说,给予能带来快乐”。另一项针对19个月至21个月大幼儿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公平”。该研究还表示,在学步阶段的婴幼儿有着尤其强烈的公平意识,他们天生就爱帮助他人。
所有这些听起来似乎对于人性来说都是好消息,也确实如此,一些研究显示,婴幼儿的积极社交倾向根深蒂固,不管是不是父母的要求。哈佛大学的一次实验显示,婴幼儿们会互相帮助,不管是不是受到父母的指示,不管父母是不是在场。
“人类的道德来自哪里确实是一个疑难问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说道,“人类天生并没有完整的道德体系,但是组成道德体系的元素——利他主义、对他人的同情、对他人目标的了解——形成的比我们以往所认为的要早,孩子在两岁以前就能具备这些道德元素了。”
行为研究
结果偏向于“人性本善”
婴儿认知中心设在耶鲁校园一栋石头建筑内,环境十分温馨,有舒适的沙发和日照充足的大窗户。婴儿认知中心接待3个月到2岁大的婴幼儿,当他们的父母签署同意书的时候,工作人员会通过各种方式博取孩子们的欢心,比如跟他们一起在地板上爬来爬去。
婴幼儿道德研究是个新的领域,29岁的吉莉·哈姆林是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前几年她只是婴儿认知中心的研究生。当时她正在撰写自己的论文,用动画展示一个“登山者”试图登山,一个“帮助者”协助它登顶,一个“阻碍者”妨碍它,“登山者”、“帮助者”和“阻碍者”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
精彩文章:凤棺女尸之谜 祖大寿 龙生九子是哪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