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睡着后,大脑无法进行判断性思考。但美国研究人员认为,人实际上可以在睡梦中思考问题。做梦目的之一或许就是帮助找出白天困扰我们难题的答案。
梦中解答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戴尔德丽?巴雷特说,梦本质上非常形象,经常没有逻辑可言,但这种特点恰满足解答某些难题所需“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
巴雷特在一次实验中让大学生在回家作业中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尝试在梦中解答。这些问题相当简单,不至于在梦醒后忘记答案。
这些学生每晚睡觉前集中思考他们选择的问题。一周后,大约一半学生说,他们梦到这个问题,大约四分之一说,他们不但梦到问题,还梦到答案。
“不论我们把做这种梦称为什么状态,我们仍在继续研究同一个问题,”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7日引述她的话说,尽管刚开始做这种梦时可能有不同原因,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很可能经过“提炼”,可以发挥“双重作用”,即帮助大脑“重新启动”和解决问题。
相关进化
巴雷特说,如果要解释梦或任何相关人类行为,就需要考虑进化论,但先前许多关于梦的理论要么根本不提及进化论,要么与进化论完全矛盾。
例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提出,做梦是为满足人们的愿望。巴雷特说,这种在想象世界中得到的满足无助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改善本能,后者则是进化论的关键点之一。
另一些学者提出,做梦更可能是睡眠周期的一种副作用,一般在眼球在睡眠中快速转动即快速眼动睡眠时发生。美籍实验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曾把做梦比作电脑屏幕保护程序,“只要大脑某些部分依旧活跃,梦到什么内容实际上没有意义”。
巴雷特不同意这种观点。她说,某些事物朝着一个目标开始进化后,一般整个进化过程不会只服务于这一个目标,任何可能有利的其他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她说,哺乳动物自大约2.2亿年前开始进化以来,快速眼动睡眠一直存在,“某样事物在进化史上存在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承担其他功能”。
“额外思考”
巴雷特研究“做梦解答问题”这一课题超过10年。除邀请学生参加实验外,她还浏览大量科学和历史文献,寻找人们梦中解答问题的实例。
巴雷特在数学界、艺术界等多个领域均找到实例,几乎涵盖各种类型的问题。其中不少问题要求解答者在脑中把答案形象化,例如某个发明家画出一种新设备的草图。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领域的问题之所以能在梦中得到解答,是因为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习惯思维不管用”。
巴雷特总结说,伴随人类进化过程,做梦可能变得特别有利于帮助我们解答符合这两种情况的难题。
“我想,做梦和快速眼动睡眠大概已经进一步进化,有利于我们思考……”她说,“做梦可以说是一段‘额外思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