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国媒体报道,流星雨通常是由彗星带来的,但每年12月华丽登场的双子座流星雨是个罕见的例外,它源于一颗小行星。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这颗小行星的表面被太阳烘烤得非常松脆,是它能够抛出物质形成流星雨的原因。
彗星是由冰雪、尘埃、碎石和冰冻气体等组成的“脏雪球”。它们接近太阳时,表面的冰雪受阳光照射而气化,抛出尘土和碎石,有一部分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流星雨。例如,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来自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与众不同的是,双子座流星雨源自一颗叫做“3200法厄同”的小行星。这是一个直径5公里左右的天体,由岩石组成,表面并没有容易在阳光下气化的冰雪。一个石质天体怎样抛出物质形成流星雨?这个问题存在许多争议。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利用美国航天局的一个探测器,在2009年6月这颗小行星经过近日点时对它进行观测。当时这颗小行星的亮度突然增加,无法用星体散射阳光来解释。
科学家分析探测数据后认为,在靠近太阳时,小行星朝向太阳的那一面被加热到最高约780摄氏度,足以使岩石膨胀开裂,一些含水的矿物脱水、崩解,从而喷出尘埃。正是这些尘埃反射阳光使小行星突然变亮。当地球经过这颗小行星留下的尘埃带时,一些尘埃就会闯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出现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