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夜莺唱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结合鸟类美妙的鸟鸣声以及猿猴包含信息的咕哝声,从而进化出具有表现力和意义的语言。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书写《人类起源》时,曾思考人类是如何学会说话的,他写道“鸟类发声在好几个方面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最近的类比。”达尔文认为语言可能起源于鸟鸣,这“可能产生了各种复杂情绪的言语表达。”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及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表示达尔文的推测是正确的。
证据表明人类语言是从动物王国里发现的两种交流形式的嫁接:鸟类的鸟鸣声,以及在其他动物种类里发现的更为实用、包含信息的表达方式。“正是这种偶然的结合触发了人类语言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和哲学学院的语言学教授宫川茂(Shigeru Miyagawa)这样说道。
这一观点建立在宫川教授之前研究的总结上,也即人类语言具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表达”层,主要涉及句子组织的可变化性,另一个是“词汇”层,这与句子的核心内容有关。他的总结是基于其它语言学家的早期工作,包括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肯尼斯·黑尔(Kenneth Hale)和塞缪尔·杰·凯泽(Samuel Jay Keyser)。
基于对动物交流的分析,并利用宫川教授的框架,研究作者称鸟类歌唱类似于人类语句的表达层。另一方面,蜜蜂交流式的来回摇摆,或者灵长类动物简短的语音信息,则类似于词汇层。
大约5万至8万年前,人类结合了这两种表达方式形成独一无二的成熟的语言形式。“曾经存在两种先前存在的系统,就像之前是存在苹果和橘子的,只是两者恰好被放在一起。”宫川教授说道。这种现存结构的适应性在自然历史过程中非常普遍,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语言学教授罗伯特·贝里克(Robert Berwick)这样说道。“当一样新事物进化时,它往往是建构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这种情况在进化史上并不罕见。略微改变陈旧结构就能获得根本性的新功能。”
自然主义者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怀疑鸟类歌唱“可能产生了各种复杂情绪的文字表达”。
这篇名为“人类语言层级结构的出现”的新文章是由宫川教授、贝里克教授以及动物交流方面的专家、日本东京大学生物心理学家冈上和生(Kazuo Okanoya)合作撰写的。
考虑到表达层和词汇层之间的差异,我们先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句子:托德看见了一只秃鹰。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产生这句话的各种变种,例如“托德什么时候看见了一只秃鹰?”这种元素的重新排列发生在表达层,使得我们能够增加复杂性并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