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的三大政治失误
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嗣位相国、晋王,这年他仅19岁。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主曹奂禅位,自己登基建立了晋王朝,改元泰始元年。对司马氏的这一段经历,西晋末年的奴隶皇帝(后赵)羯人石勒曾经说过一番很有名的话:“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从此,人们对司马懿及其子孙的印象,大抵是“欺他孤儿寡妇”的野心家一类。我以为,对司马懿家族的这种评价是很不公允的。
应该说,司马家族是三国时期最具才情的家族之一。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个个韬略过人,政治才干出众。经过三代让人的努力,三国纷争的局面最终在司马炎手中归于一统。再造统一之功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掉的。就司马炎而言,《晋书》称赞他“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作为开国之君他虽算不上明君,但是其身上确有很多可称道之处。首先,他宽仁大度,听得进不同意见。曹魏的元老旧臣大都为其所用,政权更替并没有造成时局动荡(需要说明的是,嵇康、阮籍都是曹魏的忠臣,拒绝与司马氏合作。而且杀嵇康的是司马昭,司马炎即位时嵇康、阮籍都已过世)。其次,他不嗜血好杀,统一(吴国)过程中并没有过度杀伐。魏王曹奂、蜀后主刘禅、吴主孙皓以及汉朝的宗室后人都在他治下得以善终,这在司马炎身后的三百年间是很少见的。再次,他安抚地方政策得当。平吴以后,他任用原吴国官吏治理地方,消除苛政,简化政令。对迁居北方的吴人分别免除徭役赋税10年(将吏)和20年(百姓百工),于是“吴人大悦”,由此赢得了民心。因此,在晋初司马炎统治的20多年时间里,由于采取无为而治的方略治理国家,天下比较太平,百姓相对幸福。史书称这一段时期“民和俗静,家给人足”,不是没有道理的。
正文
一次考试作弊彻底断送了晋朝江山
以上就是关于一次考试作弊彻底断送了晋朝江山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