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宫廷内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即“手铸金人”。每逢册立皇后,候选人必须在众目睽睽下“手铸金人”,用以占卜吉凶,窥探天意,以“手铸金人”的成败决定册立与否,成则立,不成则不立,然后再选一人走这道程序。对此,《北史》后妃传序云,“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否则不得立也。”不少妃嫔,虽众望所归,万事俱备,志在必得,与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但在“手铸金人”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只能接受无缘皇后的命运。
关于皇后册立行“手铸金人”一事,《魏书•皇后列传》记载的颇为详实,“道武皇后慕容氏,宝之季女也。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左丞相卫王仪等奏请立皇后,帝从群臣议,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告于郊庙。……道武宣穆皇后(追谥)刘氏,刘眷女也。登国初,纳为夫人,生华阴公主,后生太宗。后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后位。……明元昭哀皇后(追谥)姚氏,姚兴女也,舆封西平长公主。太宗以后礼纳之,后为夫人。后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宠幸之,出入居处,礼秩如后焉。……”
从史料记载来看,不论接受“手铸金人”占卜的妃嫔出身如此,是否得宠,是否生子,是否贤能,只要过不了“手铸金人”这一关,即便再怎么受皇帝宠爱,即便死后可追谥为皇后,但生前登不上后位。没办法,这是北魏故事,是拓跋氏皇族定下的死规矩,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是皇上也无权插手和干涉。
金人,其材质并不一定是黄金,通常为黄铜,即铜鎏金像。所谓“手铸金人”,应该是工匠们将一切铸造工序都准备齐全的情况下,由被定为候选人的准皇后在工匠的协助下将铜液灌入模具。这个流程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则很容易出问题。其一,面对册立大事,当事人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容易过关;其二,铸造铜像需所有参与人员齐心协力,一人出了差错,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其三,可能会有人从中作梗,故意使绊子,做手脚。不管过程如何,最后以结果确定立与不立,所以很多妃嫔在这上面栽了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