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库尔勒11月8日电 (记者 杨东)“蒲昌古城墙上的弹孔清晰可见,站在城墙上仿佛能够听到‘嗖嗖’的子弹从耳边穿过的声音。”细心的游客游览了蒲昌古城后这么说。“有时候还可以捡到耳环、簪子、钱币等。”
蒲昌城坐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境内。三十四团地处塔里木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塔克沙漠的包围之中——一片人造绿洲有效地阻隔着库鲁塔克和塔克拉玛干大漠的合拢。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16(1890)年,清政府在此设立抚辑局,招来居民1400户屯田。光绪18年,天津商民出资修建了蒲昌城。当时易盛福、俞光达在此屯垦。清政府消灭了阿古柏匪帮后,在此设立了善后局。
1896年,新疆当局黄桂芳驻扎蒲昌,招募吐鲁番、鲁克沁等地农民在这里定居屯田。之后又将甘肃青海等地的8000多农民安置在附近。这一度繁华,成为清政府经营尉犁、若羌、且末一带的政治、军事中心。
后来,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居民大多迁入铁干里克和焉耆一带。
1917年《新疆游记》的作者民国政府官员谢彬在塔里木河下游考察时,蒲昌城已经“今日所存败瓦颓垣,惟旧游击衙署3间尚完好。”谢彬没有关于军民居住的记录,由此可以推测,蒲昌城大约于1917年之前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