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埂子下隐藏的古蜀密码
2009年12月,成都平原已步入寒冬,盆地的天阴沉沉的,难得见到太阳,阴霾的天气往往会持续整个冬天。每年这个时令,宝墩村的冬小麦已经抽芽,地里的青菜、萝卜也够村民过冬,村民早就无心打理农事了,聚在村口的茶馆里“叭嗒”着叶子烟,龙门阵一摆就是一个下午。这几天,他们议论得最多的,无非是省里的考古队又来了,张老汉农田里两段土埂子原来是几千年前的城墙。
几天前,成都市考古队来到宝墩村,发现村子西头的游埂子原来是截古城墙,并进行了解剖。我来到村里时,游埂子已被一条20余米的考古探沟拦腰斩断,站在2米多深的探沟中,城墙的横截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根根不规则的曲线,如同藏在泥土中的水波纹一般。“曲线是古人夯筑城墙的遗迹,古人担一些土,尔后斜向拍打夯实,一条曲线就代表这样一个过程,反反复复十多次城墙才最终完工。”何锟宇说,他是宝墩古城的发掘领队。
新津县宝墩村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与散落在成都平原中成百上千的村落一样,春华秋实,西河与铁溪河分别从村子东北、西南面穿过,汩汩清泉灌溉着这片沃土。要说宝墩村有什么特别之处,一马平川的旷野中,却突兀地耸起一道道高两三米,宽一二十米的土埂子。关于这些土埂子,村里流传着这么个传说,古时一条金龙与一匹天马在天空中嬉戏,霞光万道,祥云飞舞,突然,金龙与天马一头栽到村子里,一时间地动山摇,大地上就横亘着一道道类似“龙脊”的埂子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些土埂子就引起了文物部门的关注。1953年,西南博物院一位叫徐鹏章的学者来到宝墩村,在土埂子上找到了一些汉砖、陶片,推断其为战国—汉代的古城墙。1984年,成都市博物馆考古队(现成都市考古队)又在土埂子上找到了大量汉代砖室墓。两年后,在成都平原另一端的广汉鸭子河畔,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被发现,出土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金杖等诸多珍贵文物令世人得以窥见古蜀文明的古老荣光。有细心的学者发现,从考古地层来看,三星堆第一期文化与二、三、四期文化差别很大,似乎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不过,这个质疑很快就湮没在“一醒惊天下”的喜悦之中了。
两次考古调查并没有给土埂子带来什么改变,在宝墩村,它们往往被开垦成农田、菜地,也有人觉得地势高、风水好,在上面建起了房屋。在此过程中,一些残破的陶片、磨得滑溜溜的石块也被刨了出来。频频出土的文物又引起了考古队的注意,1995年秋收后,成都市考古队再次来到宝墩村,在一段叫真武观的土埂子上开挖探沟,结果出土了大量陶片、石斧、石锛、石凿,证实真武观确是人工夯筑成的城墙,不过其年代却比想象中的战国—汉代提前了大约2000年之久城墙夯筑于4500年前,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龙山时代。
精彩推荐:武则天墓之谜 七星巨棺 太监为什么要净身 喀纳斯湖水怪之谜
正文
古蜀王都宝墩 中国第三大史前古城
以上就是关于古蜀王都宝墩 中国第三大史前古城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