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
第一次西征(1219-1225)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Khorazm),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Russ),于1223年大败钦察(Kipchak)和俄罗斯的联军。另成吉思汗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第二次西征(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Legnica),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
第三次西征(1253-1260)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Baghdad,今巴格达),屠杀八十万人,灭亡历时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Abbasids)。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师。
据了解,长久以来,史学界一直对成吉思汗西征路线争论不休。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当初征伐西夏时是从阿拉善盟进入,首攻城池是额济纳旗的黑水城。此次专家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古调研,参照以往的史料判断,新忽热古城北依阴山、南控河套平原,位于南北战略要道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此处才是首攻城池。而首攻城池被确定后,成吉思汗的西征路线也就得以“解密”,这一重要发现对于最终揭晓成吉思汗从漠北到漠南的通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古城的考古调查发现,该城就是《蒙古秘史》中记载的兀剌海城,也就是成吉思汗从漠北南下,6次征伐西夏中每次第一个攻克的城池。”11月21日,自治区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他说,古城身份的确定,对于破解困扰史学界多年的成吉思汗西征路线,将起到“钥匙”的作用。
新忽热古城位于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政府所在地北1公里之处,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是我区西部规模相当大的一座古城。其残墙最高处为8米,城门、瓮城等遗存甚为清晰,保存较好。
前不久,自治区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新忽热古城进行考古调查后认定,古城最早兴建于汉武帝时代,距今2000多年。在汉代,此城作为受降城,即作为汉朝安置不满匈奴统治而被追杀的匈奴人员的城池使用。在唐代,此城是燕然都护府所在地。成吉思汗时期,此城作为西夏的黑山威福军司,在《蒙古秘史》里被称为兀剌海城,是成吉思汗6次征伐西夏时每次首攻的城池。
“受降城”之谜
新忽热古城在近代被当地居民称为城库联,意为四面有墙的城。在上世纪初,新忽热古城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每天早晨的时候,人们可以听到这座2000多年历史的寂静古城内竟然有公鸡打鸣的声音,还有人曾经看到城里金光闪闪。但是每次走到里面却什么也找不到。到了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赶到这里把宝贝挖走之后再也没有鸡叫声和金光出现。传说中的怪现象无从考证,但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盗掘新忽热古城确有其事。在新忽热西南数十公里的公乌素村,就有一位姓卜的农民曾被日本人强迫参加开挖新忽热城壕,当挖到一定深度时,日本人便围起白布棚,不准民夫靠近,只能由日本人在内,最后用汽车拉运走不少文物。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还在这座古城中寻找到汉代陶片、唐代钱币、西夏陶器残片等文物。据此分析,这座古城在汉、唐、宋、西夏等历史阶段都有人居住。
据有关专家考查,新忽热古城地处古代向北进军的交通要道上,是西汉和匈奴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战略要冲。有专家推定,这座古城极有可能就是史上著名的汉受降城。
据《史记·匈奴列传》和《前汉书·帝纪》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遣因榆将军公孙敖筑此城。当时强大的匈族统治着北方的大片地区。公元前105年,匈奴乌维单于逝世,他的儿子继位,号为儿单于。
第二年即公元前104年,匈奴的领地因为遭受大范围的雨雪灾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然而,年少的儿单于由于统治无方,继续发动战争耗费大批钱粮引起国内动荡。当时匈奴统治集团中的一个中级军官——左大都尉打算杀掉儿单于带兵投降西汉。经过联络,西汉同意他受降,但是因为距离汉朝疆域比较远,需要汉朝派军队中途接应。当年的夏初,汉武帝派遣因榆将军公孙敖筑了塞外受降城,并屯驻骑兵以接应。然而,就在公元前103年春天,兵变发生之前,这位左大都尉由于反常举动,惨遭单于杀害,一个运作了近2年多的兵变计划就此泡汤。但是,原本为半途接受匈奴降兵而修筑的城池却保留了下来。它也因为它最初的使命而得名“受降城”。后来,驻扎在受降城的汉军奉命撤回,这里成为一座空城。
据《前汉书·匈奴传》记载,公元前85年,匈奴单于因为惧怕汉兵突袭,就派九千骑兵驻扎在受降城,作为自己统治政权的前哨防范突袭的汉兵。这座原本用来接受匈奴降兵的城堡成为匈奴统治集团坚固的前方堡垒。据史料记载,公元448年冬,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柔然,到过受降城,并且在此存粮屯兵。这说明受降城在北魏时还是坚固的堡垒并且被利用。从目前采集的文物分析,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这座城堡都有人把守或者居住。
《清一统志》和《蒙古鉴》都对当时的汉受降城的位置进行了描绘。有学者根据这些史料的记载认定,在乌拉特中旗的新忽热古城就是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受降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也将这座古城标为汉受降城
精彩推荐:川岛芳子生死之谜 地库宝藏之谜 喀纳斯水怪 桑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