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冬至和立冬两个节气大家就会要有些混淆了,确实这两个节气有太多的共同点。
但是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立冬和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首先大家就要知道立冬在前冬至在后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一、时间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二、含义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
三、气候不同
1、立冬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习俗不同
立冬习俗:迎冬、贺冬、吃水饺。
冬至习俗:吃水饺、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台湾糯糕、台州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
立冬的由来
关于立冬的来源,一开始出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典籍中,书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思就是说冬天的伊始,农作物已全部收成并储藏起来,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代表着作物的终结和动物的冬眠。
立冬时节既然是作物收成和动物冬眠的季节,也代表着冬天的草木已经凋零,万物已经进入冬眠状态,都在蛰伏等待春天的来临,然后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在古时,人们将立冬分为三候,以此表示冬天正式来临。
一候水始冰:表示节气期间水已经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表示节气期间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人大水为蜃:这里的雉一般指像野鸡一类的大鸟,里面的蜃则指大蛤,表示节气一到,像野鸡的大鸟就很少看到了,不过这时在海边却能经常看到大蛤,所以人们都认为是雉入水后变成大蛤了。
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气法”(即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
“平气法”用测影确定黄河流域的日短至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
立冬的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立冬的后一个节气就是小雪,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也是冬天所有节气的第2个。进入小雪之后,中国很多地区开始刮大风,温度急剧下降最终达到0℃以下。因为地面没有冷到极致,所以虽然会下雪但是比较小,称之为小雪。
这个时候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世界万物都开始逐渐衰败,寒冷的冬天也要到来了,人们应该做好防范。
立冬有哪些风俗习惯
1、迎冬
在过去的社会,朝廷会在立冬的时候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同时还会赏赐给各位大臣冬天的衣服,会给大臣的孤寡妻儿送上更多资助。
2、祭冬神
在古代,立冬时节皇上会穿上黑色衣服同时骑着铁色的马,带领朝廷百官去祭祀冬神。
3、准备冬天的衣服
立冬时节还没有真正寒冷,但是人们也开始准备着冬天的衣服了,天子可能会在立冬时候穿着皮袄,赏赐给大臣也是有可能的。
4、吃饺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饺子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食材,它主要是中国古代十大圣人之一张仲景发明的,最初是作为药物来治疗伤寒,后来演变成为一种经常吃到的食物。饺子形状和耳朵有些类似,也有着保护耳朵的寓意,有人会选择在立冬时候吃饺子,希望自己的耳朵冬天不会冻伤。
5、吃肚皮鸡
南京人在立冬的时候会吃肚皮鸡,这是一种广东菜,实际上就是用猪肚子包住整鸡进行烹饪制作,这是一道相当有营养的菜肴同时也是比较滋补的。
立冬天气比较寒冷,很多户外运动都要注意。可能有人喜欢冬泳,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太强迫自己,避免在游泳的时候发生抽筋甚至于有什么意外事故。
冬至的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冬至之后的节气是小寒,这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月5-6日。小寒时节是中国最冷的阶段,在中国中医认为,寒是容易导致生病的对人体有着负面影响。所以在小寒时节应该注意保养,防止受寒。
冬天本身就比较寒冷,人体气血会相应不足,所以最好进行合理进补。不仅可以更好补充气血等等,同时还可以更好抵御严寒,让自己身体更加健康。人体血液遇到温热的就会流动,过于寒冷就可能会停滞。
小寒时节很多患有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的人要注意,最好不要在外面随意走动,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血管比较脆弱,一不小心可能会有中风的危险。
在小寒时节不管是什么人,尤其老年人小孩子一定做好防寒工作,尽可能减少户外运动,保持基本阳气避免外泄。
小寒时节有哪些习俗
1、看梅花
梅花作为中国十大最香的花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很受关注的。大家都知道冬天的时候基本没有花了,但是梅花依旧盛开着相当优雅和美丽。有些人会组织起来去赏梅花,别有一番风味。
2、看冰戏
在中国北方很多省份,都喜欢冬天在冰块上玩耍,也有人穿着冰鞋走来走去比赛等等,这杯古代人称为冰戏。
3、腊祭
古人可能会在腊月举行祭祀典礼,所以也被称为腊祭。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习俗,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现在某些地区还是比较流行的。
4、腊八粥
腊八是小寒和大寒之间,小寒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过年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人会吃腊八粥。腊八粥食材并不一致的,可能不同地方会用不同的原料来制作腊八粥,南方北方有着些微的区别。比如南方会在腊八粥中放入莲子和桂圆,但是北方没有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