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浪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原名鱇浪白鱼,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云南四大名鱼之一。全长124-186毫米。体细长而略侧扁,整个身体轮廓犹如 一狭长的纺锤形;背部平直,腹缘呈浅弧形,头长显着长于体高。
抗浪鱼的生活习性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抗浪鱼就喜欢这比较凉快的山泉水。从每年的立春节令至立秋节令这段时间是它的鱼汛期,当地人叫鱼发期。抗浪鱼在鱼洞中摆籽产卵,它们的卵是半粘性的,必须附着在沙石、岩礁上,而湖岸才具备这种条件。
所以,每当春回大地,特别是雨水落地后,它们便从深水中游到岸边浅滩,在石岩礁头上产卵。来时成群结队,铺满浅滩,蔚为壮观,产卵后便游回深水中,看不到一点踪影。
它们来去都有规律,这个规律叫"来三去七",即来三天,去七天,至立秋节令后,便渐渐稀少,以至绝迹,要到次年立春节令后再出现。
抗浪鱼的成名史
相传,清康熙年间,在京都任少宰的河阳进士赵士麟为其母办寿,准备了一道菜是油煎抚仙湖的抗浪鱼,被路经此地闻到香味的宫内太监告知了康熙皇帝。
康熙器重赵士麟,这次吃东西不进贡,很为生气,想亲自看个究竟,急速换了便服,不打招呼径自入赵府。到了府内,赵士麟便请康熙帝上座,坐下后的康熙便尝了尝香味十足的小鱼。
康熙帝就问赵士麟:“此鱼叫何名?”赵士麟回答说:“此鱼产在我的家乡抚仙湖礁石、鱼洞中,数量甚多,密密麻麻,家乡人都叫海蛆,真名叫抗浪鱼,不知皇上喜欢否?”
康熙曰:“鱼小味香,海蛆一名不雅,应恢复抗浪鱼的真名,以后要作为贡鱼送京。”赵士麟赶忙通知下属,叫他们将抗浪鱼列入贡品,年年送京。
从此,抗浪鱼在澄江用盐渍过晒干后,作为贡鱼,经常送进北京。后来清政府还把抗浪鱼收入《康熙字典》的穴部,自那以后,抗浪鱼一跃而进入名鱼之列。
抗浪鱼五奇
抗浪鱼是云南独有的鱼种。它的个头不大,只有五六寸长,和其他鱼类比较起来,她像一个苗条美丽的少女,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公主。
据调查了解,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云南外,没有哪里再有抗浪鱼。
这人间绝无仅有的珍贵鱼种,据说她是来自天宫王母娘娘的瑶池。八仙中的何仙姑巡游抚仙湖,见那么清澈的湖水里连一个鱼虾也没有,一打听,才知是被抚仙湖东岸老妖洞中的水怪把鱼虾吃尽了。何仙姑很气愤,她找到水怪,用斩妖剑将水怪杀死。消灭了抚仙湖中的水害后,何仙姑就来到瑶池向王母娘娘禀奏,请求赐些鱼儿放到抚仙湖里去。
王母娘娘就从瑶池里捧了些小鱼,又从瑶池里摘了个藕叶包了交与何仙姑,何仙姑把这些小鱼带来放在抚仙湖里,抚仙湖里就有了抗浪鱼。多少年来,人们试图对抗浪鱼进行人工繁殖饲养,但都难以成功。难道它真如传说中说的,是来自瑶池的鱼种,只有抚仙湖水和瑶池里的水质一样,除此就不能生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