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吃的牛羊鱼肉,还有一些昆虫也上了餐桌。在山东地区,非常热衷于吃烤蚂蚱,烤蚕蛹。这些动物毕竟有人尝试,知道对身体无害。自然界中还存在一种动物叫大王具足虫,有人说这种动物也能吃,味道与虾类差不多,您想试一下么?
大王具足虫(拉丁学名Bathynomusgiganteus),或巨型深海大虱、巨型等足虫、深海水曱甴,是世界体积最大的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等足目漂水虱科动物。一般认为大王具足虫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里。
法国动物学家米奈·爱德华(AlphonseMilne-Edwards)是描绘此物种的第一人。
他于1879年在墨西哥湾捕获一只大王具足虫的雄性幼崽。这个惊人的消息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和社会大众,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都认可威利·汤姆森等人的「深海无生命论」的观点。1891年,首次捕获大王具足虫的雌性幼崽。
因为大王具足虫难以被捕获且其没有很大的市场销路,因此商业捕鱼业对它没有很大兴趣。然而在台湾北部和其它的一些海滨却时常可以在临海餐馆中看到大王具足虫的身影。它们通常是熟过后被对半横向切成薄片以供食客,这样的方式会比较容易将其肉剔出。大王具足虫的肉质比较类似螃蟹和龙虾等动物。
此外,在美洲的水族馆里也可以看到一些被诱捕出海的大王具足虫标本。1990年,东澳大利亚海洋食腐动物探索计划(ScavengersofEastAustralianSeasexpedition/SEAS)开始研究澳大利亚东海岸的甲壳纲动物。他们发现,海底越深,动物越少但物种越大。在澳大利亚的深海水域发现大王具足虫可以与在墨西哥或印度的发现相比拟。
成年大王具足虫的体长可达19~37厘米。
大王具足虫这样的巨大体型在深海动物中都是很难得的,其它的一些等脚类动物都只有1-5厘米。其实人们对此类体型的动物都应该会比较熟悉,如大王具足虫的陆地表亲——潮虫(woodlice,又称鼠妇)是在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的。两者的身体都是腹—背压扁的,且都有坚硬的鳞片状钙质外骨。这样鳞片在上与头部、在下与尾部都是合为一体的,犹如一个带尾短腹的盾牌。大王具足虫有着由近4000个平面小眼组合成的复眼。无柄的复眼在头部相互保持远距。此外,大王具足虫还有两对触须(Antenna)。
大王具足虫(7张)大王具足虫有七对关节肢(Arthropodleg),第一对关节肢已经进化成颚足,这样可以把食物送到四套颚处。腹部还有五块被称作pleonites的鳞片,每块鳞片都有一对双枝腹足,其作用是为了能够在水中行动。带有呼吸构造的扁平「支」(rami)起着腮的作用。大王具足虫一般都是淡紫颜色的。
原来这种看似可怕的动物也能食用,其味道并不比虾类要差。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销路不好,难道是长的太难看了吗?不过没有被大肆捕捉也是一个好处,至少不用担心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