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怪现象——建生祠。按吴晗先生讲法,替活人盖祠堂叫做生祠,大概是从那一个时代父母官“自动”请老百姓替他立长生禄位而扩大之的。单有牌位不过瘾,进一步而有画像,后来连画像也不够格了,进而为塑像。有了画像塑像自然得有宫殿,金碧辉煌,初一、十五文武官员一齐来朝拜,文东武西,环佩铿锵,口中念念有词,好不风光,好不威武。
吴晗先生又讲:“历史上生祠盖得最多的是魏忠贤,盖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贤的生祠,盖得最起劲的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干孙子、干曾孙子、重孙子、灰孙子。”
关于魏忠贤建生祠的史料是很多的,明代包汝楫的《南中纪闻》亦有记载。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在杭州张掖门内盖建了魏忠贤生祠,皇上亲自赐题匾额。各省风靡效仿建生祠,“竟为奢丽”,其中以浙江省最为厉害。浙江的生祠,宫殿亭式的超级华丽自不必说,至于所制作的魏忠贤塑像,更是“婉转便捷,一切如生。”活灵活现,像活人一样。
接下来的这段记载,史书上见得不多,更是荒唐不堪,令人作呕。当时社会上举行宴会,一定要恭请魏忠贤的塑像,奏乐会客,摆食进酒,全都享受像活人一样的礼仪。塑像的腹中置放锡制的肚肠,上酒时,倒入锡肠中。估计将装满时,主人揖身恭请塑像出厅至庭下“小遗”——小便,即是拔掉锡肠下部的塞子,使酒流注到磁坛中。最后,命人撤去肴馔,连同磁坛中的酒赐给随从众官。“谄媚之工至此!”这样的事,是浙江巡抚潘汝桢所为。
这段史料无非说明当时的社会现象:魏忠贤的权势到了何等地步!官员谄媚讨好魏忠贤到了何等地步!
魏忠贤(1568—1627)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少年时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由于为赌债所逼,就自行阉割,改姓名为李进忠,与神宗时混入宫中为宦官。魏忠贤不大识字,智力也极平常,可就是这么个小混混,竟然会威权超越过去任何一个宦官,也超越任何一个权相,甚至皇帝。吴晗先生分析说:魏忠贤之所以弄权,第一私通熹宗的奶妈客氏,宫中有内线。熹宗听客氏的话,魏忠贤就可以为所欲为。第二是熹宗庸騃,十足的阿斗,凡事听凭魏忠贤做主张。但光凭这二点,还不至于起党狱,开黑名单,建生祠,称九千岁,闹得民穷财尽,天翻地覆。更主要的原因,第一是政府在他手上,首相次相和他勾结一起。第二是他掌握政权,就能养活一批官,反正官爵出于朝廷,俸禄出于国库,凡要官者入我门来!于是,政权军权合一,内廷外廷合一。
正文
明代官员谄媚魏忠贤建生祠喝“尿”
以上就是关于明代官员谄媚魏忠贤建生祠喝“尿” 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